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介绍如下:
复旦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整体实力不错。
该专业拥有国内唯一的一个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很高,同时专业男女比例差不多,专业课的设备方面也还可以,学校位于市区,交通方便,运动器材和场地也比较好。
此外,该专业也有较多的实验课,实验器材比较充足,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极好。
复旦大学建立于1905年。
1、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前身为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2、复旦大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等。
3、2020年4月,学校有邯郸校区、枫林校区、江湾校区、张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4.11万平方米;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
复旦大学科研成果
1、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欣荣教育网
2、复旦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还获得授权专利436项,发表国际论文6656篇,其中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了9篇论文。
3、截至2014年,复旦大学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理工科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名。根据2007年资料显示:该校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主任:凌鸿教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前身是
管理科学系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该系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该系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要有宽广实用的管理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能力。该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包括
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基础理论、企业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本系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高级人才:(1)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2)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程的能力;(3)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4)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应用统计、运筹学等,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包括软硬件、数据库、通信网络、
电子商务技术等;要有宽广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
市场营销、财务与
会计;要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系统模型与模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实施等。

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
欣荣教育网(https://www.xrzxs.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介绍的相关内容。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82年,现隶属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现有2个专业教研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和
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1个系级研究所:复旦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2个科研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和数字技术中心;1个实验中心:电子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工程系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16名。
电子工程系,现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00人左右。作为侧重于科研应用的理科院系,电子工程系特别注意培养本科生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本系历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获得优异成绩。电子工程系学科研究方向广泛,现有数字系统理论与技术、
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图像处理、工业控制、通信理论与技术、电路分析与测试、医学超声与工程、医学信号处理、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医学仪器与系统等方向。电子工程系现有“电路与系统”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硕士点及“电路与系统”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博士点。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电路与系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1996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7年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电路与系统”学科获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0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学校批准设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岗位。
电子工程系的科研力量雄厚,具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知名教授为依托、后备力量源源不断的教学科研队伍。医学超声与工程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地位,有国际影响;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数字系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有较大国内影响。多年来,本系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均取得了圆满结果。据统计,1996年来承担科研项目95项,总经费达1617.5万;获奖12项,含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600多篇,著作6本,含SCI67篇,EI175篇。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他科研项目30多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信息,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并加以实现等技术。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
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生毕业后可在信息处理与系统、通信、广播电视、自动控制、计算机工程和医学仪器与系统等电子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等工作。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
软件技术基础、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及电子信息系统实验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我系该学科主要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还将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本科毕业后可在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工程生理学、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号处理、医学超声技术、心脏起搏技术等。
以上就是欣荣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欣荣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欣荣教育网:
www.xrzxs.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